亲子关系 Parenting
Sermon passage: (Proverbs 23:12-35) Spoken on: October 9, 2022More sermons from this speaker 更多该讲员的讲道: Rev. Wong Siow Hwee For more of this sermon series 更多关于此讲道系列: Proverbs
Listen to sermon recording with the play button or download with the download link. 您可点播或下载讲道录音。
Title: 亲子关系
Date: 9th Oct 2022
Preacher: Rev. Wong Siow Hwee
今天经文的主题是亲子关系(parent-child relationship),而我们要来探讨育儿(parenting)这个课题。让我们先从育儿方式(parenting style)开始讲起。Baumrind的育儿方式归类法 【1】是最通用,也最简单的。Baumrind把育儿方式分成四大类别。下面的类型是低回应(low responsiveness)与关爱(love and warmth)的两种类型。左下角:如果你低回应与关爱,又低要求与管控(low demandingness and control),那就是忽视型父母(neglectful)。这当然就是最糟糕的育儿方式,让孩子自生自灭,等于根本没有任何的养育行为。右下角:如果你是低回应与关爱,但至少还有高要求与管控,就是专制型父母(authoritarian)。这让我联想到那种军令如山,又严格又冷漠的父亲。上面两种是高回应与关爱的两种类型。左上角:如果你是高回应与关爱,但低要求与管控,就是溺爱型父母(permissive)。这让我联想到现今许多娇生惯养的孩子问题。专制型的父亲就会品评溺爱型的母亲为“慈母多败儿”。这两种模式刚好对立。但都不是最平衡的育儿类型。 【2】右上角:高回应与关爱,又高要求与管控,就是权威型父母(authoritative)。或我比较喜欢的翻译是引导型父母(nurturing)。这当然是最理想型的育儿方式。研究发现这样的育儿方式的孩子长大也是最成功,最少问题的。
你是哪一种父母?就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你的孩子有心事会主动跟你讲吗?若是常常讲就是高回应,而如果很少或甚至没有讲过就是低回应。用频率做标准,你就可以大概评估你的回应和关爱程度到底有多高。
第二个问题:你有多常探讨你的孩子关于纪律或态度的事情?可以是礼貌,或待人处事的课题。也可以是你有多常过问你的孩子关于学业成绩或甚至事业成就的事情?同样以频率做标准你就知道你对孩子的要求程度是靠左,还是靠右。你次数越多,当然就越靠右。问完这两个问题后,你到底属于是哪一种父母?
我想用这个简单的四种归类法来评估箴言的模式,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经文。由于经文很长,我用简略的方式来讲解。这里智言的号数是以NIV的编号来定义。
12. Listen to wisdom, keep it in your heart, and apply it. (v. 12)
留心领受训诲,侧耳听从知识的言语。
13. Proper discipline will benefit a child. (vv. 13-14)
必须管教孩子。
14. A wise and righteous child is a father's joy. (vv. 15-16)
孩子心存智慧,父亲就甚欢喜。
15. Don't envy the prosperity of the wicked, but focus on revering the Lord, for it will give you true hope. (vv.17-18)
不要羡慕罪人,敬畏耶和华的人有盼望。
16. Don't associate with those who indulge in drinking and feasting, for their partying will only lead them into poverty. (vv. 19-21)
不可与好饮酒,贪吃肉的人来往,因为贪食好酒的,必致贫穷。
17.Heed the wisdom and advice of your parents, and you will be their joy. (vv. 22-25)
听从生你的父亲,义人的父亲必大大快乐。
18.Beware the woman who seduces you into unfaithfulness, for she will lead you into a trap. (vv. 26-28)
妓女是深坑。
19.Don't indulge in drinking, it will bring all kinds of trouble. (vv. 29-35) 【3】
那流连饮酒的人必闯祸。
表面上看起来,箴言里(智言12-19则)建议的育儿模式听起来像专制型模式。第13则不打不成器(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听起来好像是孩子不打不行。第15则是担心他学坏。毕竟学好三年,学坏三天。第16则是担心他花天酒地。第18则是防止他拈花惹草。第19则是警告他不要借酒消愁。这几句都是父母管教孩子必须远离各种坏影响。最后,第14则和第17则都是形容成材的孩子如何满足父母,使他们喜乐。所以整体读起来好像都是父母必须严加管制孩子。难道只有专制型的父母才能管得住孩子,达到培育好孩子的功效?
但我觉得这只是很片面地解读箴言。问题出在我们对于责任和权柄的误解。我们有责任吗?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绝对有责任。我们有权柄吗?也有。我们不能否认就连法律也赋予父母对于孩子的权柄。但有责任并不一定表示我们要用权柄,因为以权柄来管孩子也是最伤关系的方式 【4】。权柄会让我们觉得我们有操控人的主权。当我们觉得东西是我的,人是我的,我又必须对他的好坏负责任,我们很容易陷入操控型的诱惑。为什么?因为操控型是最直接了当处理问题的方式。我们就很容易误以为只有专制型的父母才能靠权柄负起教管孩子的责任。
其实当我们回到箴言细细一看,你就会发现原来这里每一句箴言都充满了关爱。这段经文八句里面就有五句提到孩子的心(v. 12, 15, 17, 19, 26)。特别是26节:26 我儿啊,要将你的心归我,你的眼目也要喜爱我的道路。这是多么温馨的恳求。这位父亲显然很清楚孩子的心可以贴近他,但也很可能远离他。孩子的眼目可以注视他,但无可否认也很可能被其他的影响力所吸引。所以这些箴言看似命令,而却更像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父亲是认真地分析,究竟这世上是什么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父亲是希望孩子在这个重要可以上信任(trust)他,多过于信任别的事物。但是信任从哪儿来?信任必须从关系而来。而关系从哪儿来?关系必须从高回应和关爱而来。不可以为只要是父母,关系就可以当作是理所当然的。所以箴言的育儿模式绝对不是专制型模式,而是权威性、引导性模式。虽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特别是道德方面和属灵方面的要求,并没有减少,但是父母却是以高度的回应与关爱来争取这些要求,而不是以父母的权柄的方式达到功效。不是我是你父亲,你就得听我的。而是像19节这样:19 我儿啊,你当听,当存智慧,好在正道上引导你的心。这就是信任。
所以箴言这里是大智慧。因为你就发现你必须先投资在建立亲子关系,你才有让孩子信任你的本钱。伟康牧师已经分享过如何建立亲子关系。包括委身(Commitment),花时间在一起(Time together),良好沟通(Good communication),彼此珍惜与尊重(Mutual appreciation and respect)。所以我建议你们上网重温伟康牧师的讲道 【5】。因为只有关系好,孩子信任你,你才有足够说服力胜过箴言里面所提到的任何猪朋狗友,酒肉朋友,坏女人,等等。只有彼此信任,孩子跌倒的时候,你的鼓励才有激励性。只有彼此信任,孩子彷徨的时候,你的劝勉才有启发性。只有彼此信任,孩子挣扎的时候,你的引导才能一针见血,不是吗?所以第14则和第17则所形容的父母的喜悦并不是因为自己很厉害管教孩子,孩子成为父母的骄傲,都不是。不管是孩子迷途知返,或是一直都循规蹈矩,父母的喜悦是因为经历了真实的关系,能够在人生道路上与孩子风雨同舟,同心同德。这是一种家庭和睦,彼此依靠,有如磐石一样的安全感的喜悦。这就是信任。
针对建立信任,我想要特别提供两个提醒,就是罪和恩典。 【6】我觉得这两点也是基督徒比起非信徒更为强调的关注点。第一个提醒就是要坦诚认错与认真改进。有时我们为了树立权威,或我们以为我们是道德的榜样,我们不想认错。这反而是失去信任的盲点。我们作为基督徒就必须认真看待罪的真实性。父母也会犯错,也有软弱。与孩子彼此认罪反而增加孩子的信任,因为孩子知道你不会为了面子,是非颠倒。其实,你若能亡羊补牢,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育儿教材?如果你是专制型的父母,想迈向权威型的父母,就得先懂得在孩子面前认罪。如果你是溺爱型的父母,想走向引导性的父母,就必须跟孩子认真谈罪的事情。今天经文里提醒的吃、喝、嫖、赌,这些都是古往今来的诱惑。我们在新加坡吃喝嫖赌的场所如此兴旺,我们就不要装聋作哑,我们亲子之间可以针对这些话题坦诚相对。也不一定需要吃喝嫖赌这么严重才需要谈认罪,比方你错怪孩子,或则误会他们,或如保罗说“激怒”他们的时候(西3:21;弗6:4),都可以先认错。认罪也是彼此坦诚,健康沟通的证据。这都能促进关系中的信任。
第二个提醒是关于恩典。有认错,就有施恩的机会。这不单指饶恕,更重要的是给机会从新来过。信任是行动就是勇于交托。就好像孩子撞车以后你还是愿意把车钥匙再次给他。你必须愿意承担对方失败的可能,跌倒的可能,那对方才真正体会你的信任并非说说而已。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很难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信任一旦失去,根本无法挽回。但基督徒就偏偏必须必须相信在主里人有新造的可能。这就是恩典。这样的信任是世人不能给的,只有依靠神才能付出无私的恩典。如果你是专制型的父母,想迈向权威型的父母,就必须学习适当地放手,让孩子知道你信任他。如果你是溺爱型的父母,想走向引导性的父母,就必须相信你们的关系经历得起彼此严格挑战的时候,因为你的恩典不是廉价的恩典(cheap grace),而是彼此附上代价的恩典(costly grace)。 【7】
最后,今年的儿童节,禧年堂准备了一份爱心礼物送给所有的家庭。这是一个电子书(e-book),收录了我们过去几个月按着不同主题分享的箴言。希望电子书里面的箴言能抛砖引玉,父母孩子们能借此材料讨论生活上的智慧。你们也可以分享给你们的亲友,介绍我们信徒对于育儿的看法。愿神赐福家家户户都能享受丰盛生命。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ana_Baumrind#Career
[2]一般刻板印象是亚洲文化的父母比较倾向于专制型模式,而西方文化的父母比较倾向于溺爱型模式,但研究结果是虽然东西方确实有些文化差异,但其实实质的百分比两边差距并不大。每一种文化其实都有这两种类型,而且大家也随着时代在改变,不可以偏概全。
[3]https://journeythrough.org/courses/proverbs/lessons/day-34-12/
[4]一位心理学家,也是辅导员,这么表达:亲子关系是一个人最难断绝的关系。就算再糟糕的父母,再难搞的孩子,大多数人面对亲子关系都不可能说放就放,也就是一辈子的事。正因为亲子关系如此举足轻重,我们就非得把它看为比什么事情都更为重要。理由只有一个。你如果为了任何事情牺牲了这份关系,可能是为了事业,或钱财纠纷,或为了争吵中的面子等等,生活中还是电视剧里的例子都很多,我的结论是亲子关系的牺牲不论为了什么,往往是得不偿失。因为亲子关系在一个人心中是断不了的关系,你根本无法估计亲子关系破裂所造成的心理伤害的代价。相反的,你亲子关系好,什么事情都有处理的可能性。当然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担保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你至少在你孩子的世界中保持正面的影响力,那就有了转变局势的可能。至少,这份亲子关系是你和孩子之间的精神支柱,而不是彼此的创伤。Glasser, W. (1999). Choice theory: A new psychology of personal freedom. HarperPerennial.
[5]https://youtu.be/iPdKFzOi9EI
[6]https://www.verywellmind.com/how-to-build-trust-in-a-relationship-5207611
[7]https://gbtseminary.org/cheap-grace-bonhoeffer-and-the-cost-of-discipleship/
Combined Service Video Link:
https://youtu.be/dyPnYVo6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