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未酬?
Sermon passage: (Acts 28:16-28) Spoken on: April 26, 2015More sermons from this speaker 更多该讲员的讲道: Rev. Wong Siow Hwee For more of this sermon series 更多关于此讲道系列: Acts
Listen to sermon recording with the play button or download with the download link. 您可点播或下载讲道录音。
Speaker: Rev. Wong Siow Hwee
Date: 27th Apr 2015
Title: 壮志未酬?
今年,我们通过讲台以及小组讨论来查考罗马书。如果要更好地明白其中的内容,我们就要尽可能了解当时的处境。今年,我就和至立长老搭档,负责介绍罗马书的写信人,也就是保罗。通过使徒行传9章,我们认识了保罗的信主过程。更重要的是过后,保罗对于传福音的热忱。路加有记录:28 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出入来往, 29 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我们所认识的保罗:纵然常常被误会,纵然时不时就活在危难之中,但是保罗对于传福音的信念始终是没有改变的。我们今天要看的经文使徒行传28章,也是一样的情景。
保罗在罗马书曾经对罗马信徒这么说:Romans 15: 20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 23 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而且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 24 盼望从你们那里经过,得见你们,先与你们彼此交往,心里稍微满足,然后蒙你们送行。
罗马教会其实并不是保罗本身建立的教会。不过,他们在保罗的宣教策略上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罗马帝国在东边的省份几乎都已经有了其代表性的教会。但是像西班牙这些西边地区还不算是“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所以保罗当然很希望往西去宣教。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而保罗的宣教西游记就肯定必须经过罗马。偏偏此时罗马就像是火焰山。本来嘛,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当然会有基督徒和非信徒之间的分裂。但是,当时最浓的火药味却是在犹太信徒和外邦人信徒之间的纷争。其中的分歧点也都是神学上几个非常基要却又非常难搞的课题。比如说当时的犹太教和耶稣究竟什么关系?又或者外邦人和犹太传统什么关系?救恩和信徒生活又是什么关系?在这些课题上,保罗作为一个在迦玛列门下,按着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Acts 22:3),又热心侍奉神的犹太人,是当然的神学先锋。保罗每到一个地方,他的神学水平都是可以直接跟当地犹太宗教领袖讨论与争辩的那种。新约其中最早的书信,加拉太书,就是保罗以文字的方式处理这些课题。可以想象,其中的论述或许都已常常被正方反方用来彼此攻击。保罗的宣教西游记也许还真的过不了罗马这个火焰山。不管是敌人还是主内弟兄都想利用他,分一杯羹,咬一块肉。
难怪彼得会这样地提醒他的教会:2 Peter 3: 15 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 16 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
有句话说: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是值得争取的东西。(Anything worth having is worth fighting for) 我们的福音,就是这种值得拥有,又值得争取的东西。如果要抗衡异端邪说,就得用正道去辩驳。保罗是亲眼看见复活的主耶稣的见证人。他的辩驳能力,除了犹太教还包含了这个属灵经验。彼得提醒教会:18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3:18)保罗的书信,罗马书就像一把铁扇,兴起了一股‘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的旋风,但愿能够扑灭这个火焰山。让保罗在罗马能够得到一个往西宣教宝贵的支援站。
但是,大约过了三年,当保罗终于来到罗马的时候,却已经是一个囚犯的身份。出门都有问题,更谈不上往西宣教了。保罗以这样的境况,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出生地罗马。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保罗的心情。如今绑手绑脚的,地位处境又如此潦倒狼狈不堪,凭什么资格来消灭火焰山呢?三年前的愿望看来难以实现了。此时的保罗,可以称他是‘壮志未酬’吗?我希望从今天的经文找到答案。Acts 28: 14 在那里遇见弟兄们,请我们与他们同住了七天。这样,我们来到罗马。 15 那里的弟兄们一听见我们的信息,就出来到亚比乌市和三馆地方迎接我们。保罗见了他们,就感谢神,放心壮胆。
亚比乌市离罗马城65公里,三馆离罗马城50公里。这样的形容法表示至少有两批地弟兄们在这两处等待,接待他,也千里迢迢地伴随他进入罗马城。保罗二十多年的宣教之旅虽然波折重重,但是途中总缺少不了处处弟兄姐妹的恩典。但是这次的迎接却意义重大。因为在那种神学议论纷纷的时代,这次的迎接代表了罗马信徒肯定了他的福音。就算他如今是囚犯,他们肯定了他的属灵领袖身份。难怪“保罗见了他们,就感谢神,放心壮胆。”
也难怪过后,保罗告诉腓利比教会:Philippians 1: 12 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 13 以致我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中,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 14 并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疑,越发放胆传神的道,无所惧怕。
在保罗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壮志未酬’。他的捆锁反而成为了他的力量。而这个胆识,我觉得跟罗马会友的热情接待很有关系。而因为有了这样的定心丸,保罗就要处理那最棘手的麻烦事:犹太人的问题。我们继续来看故事发展。
Acts 28: 16 进了罗马城,保罗蒙准和一个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处。17 过了三天,保罗请犹太人的首领来。他们来了,就对他们说:“弟兄们,我虽没有做什么事干犯本国的百姓和我们祖宗的规条,却被锁绑,从耶路撒冷解在罗马人的手里。 18 他们审问了我,就愿意释放我,因为在我身上并没有该死的罪。 19 无奈犹太人不服,我不得已,只好上告于恺撒,并非有什么事要控告我本国的百姓。 20 因此,我请你们来见面说话。我原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这链子捆锁。” 21 他们说:“我们并没有接着从犹太来论你的信,也没有弟兄到这里来报给我们说你有什么不好处。 22 但我们愿意听你的意见如何,因为这教门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 23 他们和保罗约定了日子,就有许多人到他的寓处来。保罗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神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
我们今年处理罗马书,大部分的时间就是要针对犹太人和耶稣的身份的问题。保罗当初是因为同样的纷争逼迫教会。如今,面对了复活的耶稣的真相,面对着圣灵降临的事实,他反而成了为这个福音舍命的先驱。明白了真理,若这个福音会‘干犯本国的百姓和我们祖宗的规条’,保罗决不会传这样的福音。正如他20节所言,‘我原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这链子捆锁。’至于这其中的逻辑何在,23节:保罗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神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接下来几个月,我们在讲台上也会如此。虽然我们不是犹太人,但是,由于这关乎神恩典的运作,所以我们也要清清楚楚。其实,我们看到犹太民族从亚伯拉罕开始过了两千年,如何对待耶稣的福音。我们基督教如今也过了两千年,我觉得我们就应该吸取教训,重视如何不断地被耶稣的福音有所震撼。因为我们人,有时习惯了生活,连思虑也成为了习惯。对于福音,我们久而久之也会反应麻木。我们来看看犹太人对于保罗的福音的反应,体验对福音麻木的可怕。
Acts 28: 24 他所说的话,有信的,有不信的。 25 他们彼此不合,就散了。未散以先,保罗说了一句话,说:“圣灵借先知以赛亚向你们祖宗所说的话是不错的。 26 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27 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28 所以你们当知道,神这救恩如今传给外邦人,他们也必听受。” 30 保罗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足足两年。凡来见他的人,他全都接待, 31 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
根据学者揣测,保罗后来有被释放。他是几年后第二次被抓,才被砍头,死在罗马。至于有没有到西班牙宣教就不得而知了。不管怎么样,使徒行传以这样的描述作为故事的结尾,那是什么用意呢?一个故事的总结,就是作者要读者留下的最后印象。讲道的结尾也是一样。难道是要告诉我们保罗的‘壮志未酬’?就像一篇讲章说了等于没说?我的结论绝对不是这样。福音的宣讲是困难的,有听进去的人,也一定有听不进去的人。这就是传福音的事实,在使徒行传毫不掩饰地重复描述了几次。今天的经文也是这样叙述。然而,妙就妙在这个事实的中心人物保罗之前之后的反应。前面15节说他们如何被‘迎接’。保罗见了他们,就感谢神,放心壮胆。后面30节就说:凡来见他的人,他全都接待, 31 放胆传讲神国的道。我想对于一个传福音的人,根本不求什么壮志未酬还是酬到。传福音的心莫过于被迎接的时候,我们放心壮胆。凡愿意来听,我们也就接待,放胆传讲。这就是我的最后印象。我们接下来将从罗马书重新认识福音。就让我们在传福音这件事情上坚定不移,不论得时不得时,我们就是彼此接待,并且放胆传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