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人有福了
Sermon passage: (Matthew 5:5) Spoken on: November 24, 1996More sermons from this speaker 更多该讲员的讲道: 陈长安牧师 For more of this sermon series 更多关于此讲道系列: Matthew
Listen to sermon recording with the play button or download with the download link. 您可点播或下载讲道录音。
马太福音5:5的讲道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你们会不会觉得生活的压力太重,近来很容易生气不耐烦?我们常常都会这样,这有很多的因素,而这也令我们很不快乐,每当我们的心非常宽畅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有平安,我们有时需要爬高看一看宽阔之处,如果你有机会出国旅行,尽量看看高山面向大海来舒发我们的心胸,若我们的心感觉很窄会觉得很痛苦。今天主要教导我们"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如果我们是当年听耶稣讲这句话的人,我们也看见耶稣也认识他,我相信我们一定很容易明白这句话,很可惜我们不是当年那一群人。
讲到温柔,我们有很多误会,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美德,但也是最被误解的一种美德,我们的文化生活里常提到温柔,我们对温柔也有一套自己的定义和看法,所以我们看耶稣这里所讲的温柔以为就是自己所想的温柔,我们对温柔的定义可能是指那人讲话很小声,从来不生气,很容易妥协,凡事好商量,不坚持自己的立场和想法,身上没有刺却像海绵那样软绵绵,是不是这样的人就是温柔的人?如果这样的人是耶稣所说的温柔那就很多问题了,这种类型的温柔的个性一定无法成全上帝的救恩!我想那些脾气较刚硬激烈的人听到这里有点安慰吧!这廿多年我听到关于温柔的教导,常常觉得不舒服,因为讲到温柔,那些比较有个性,脾气较烈,有主见和不易与人妥协的好像要靠边站,似乎耶稣讲的温柔不会是这样的人而是那性情很软的人。我们要小心,耶稣讲的温柔不是这样的。
到底什么叫温柔?这一句话出现在诗篇卅七篇第一节"不要为作恶的人心怀不平,也不要向那不义的人出忌妒", 接下来诗人一直讲述义人不要为恶人而心中不平,因为那行义的人受了委曲又看到作恶的人很顺利且很猖狂,整首诗处在这个问题 里,诗人带着这样的问题向上帝祷告敬拜, 也从上帝那里有不同的领受。到十一节有一个总结"但谦卑的人必承受地土,以丰盛的平安为乐。"这里所说的谦卑的人就是马太福音五章所说"温柔的人",温柔这两个字也出现在马太福音十一章廿九节"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另外在廿一章五节"要对锡安的居民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这是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城, 马太引用撒迦利亚书的一句话,这里的温柔与登山宝训的温柔是同一个字,我们从耶稣的身上来了解温柔,才能比较正确了解主耶稣所说的温柔。这个温柔的王进入耶路撒冷后接下来就发脾气,廿一章十二节"耶穌进了上帝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兗子;”廿三章耶稣责备法利赛人说他们有祸了,所以温柔肯定不是指不会发脾气,我们常常把温柔想成是一种行为的美德,以为温柔是不会发脾气,不会攻击人,但耶穌这位温柔的王一进入耶路撒冷就生气责备人,是不是他这样的行为就破坏了他温柔的形象呢?绝对不是,他的温柔不是这样解释,耶稣为什么要在圣殿发怒呢?这又和他作为温柔的王骑着驴驹子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些凑合在一起看,对温柔就能有较正确的了解。
耶稣要进耶路撒冷作以色列人的王,也要作全地的王,圣经说他骑驴子并且是温柔的,给我们看见他要作的王与一般的王不相同,他是为上帝更高的旨意来作王,所以当来到圣殿看见人所做的完全违背上帝的旨意, 把一个敬拜与祷告的圣殿变成作买卖的也方,身为宗教的领袖教导人来追随上帝却傲冒伪善,违背了上帝的原则和理想,所以耶穌生气,但另一方面,耶稣甘心作一个温柔的王而不作一个意气风发的王,他不骑着战马进来,使别人觉得他很威风,反而温柔又卑微,为什么?因为上帝有一个更高的旨意要透过主受苦受难救人脱离罪恶。主因为上帝这个更高的旨意,他的生命也为父上帝这个旨意而摆上自己,所以他能够温柔,他向那些吐他口水的人温柔,向那些讥笑他的人温柔,向那些出卖他要杀他的人温柔, 而且他能来到社会当中让那些被人看轻、被人拒绝的人很释放自己的到他面前,从他那里得回自尊和接纳,重新得力,虽然主与这样的人接触时周围有很多人讲闲话,说他不知分寸,不珍惜自己的身份和面子与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但耶稣对这些人温柔,为什么?主的温柔不是一种美德,也不是一种理想美好的行为,而是另外一种生命的流露, 这种生命之所以能够流露因为是为一种更高的目标摆上,所以他愿意接纳罪人和有病的人,所以主进入耶路撒冷就是为他们,纵使他要面对羞辱和人的讥笑及很多委曲,也能够温柔的接受。诗篇卅七篇也把这个中心思想表达出来说"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 但是也不是教我们要去忍受痛苦而已,而是教我们去信靠上帝,是信靠了上帝之后才来忍,不是为忍而忍,否则会忍到非常痛苦,一边忍又一边发怨言。诗篇的教导是要信赖上帝,交托给他,他一定能带领你经过一切,而我们也才能面对委曲。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忍呢?除非我们的生命是为着一个更高的目标献上,我们才能去面对一切,耶稣所说的温柔是必须生命已经有一个奉献的目标。如果这个生命没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可以奉献和投入,我们没有办法可以温柔,温柔是一种生命的流露,因为这样才能够明白另一句"必能承受地土"上帝把以色列人从埃及带出来,赐给他们应许地,就是给他们一块生存的地方,不单是给他们能存活,也是给他们重新过新的生活, 但能否过新的生活流露新的生命就决定他们是否愿意把自己奉献给上帝。我们一起看申命记第四章第一节"以色列哪,现在我所教训你们的律例、典章、你们要听从遵行,好叫你们存活,得以进入耶和华你们列祖之神所赐给你们的地,承受为业。"这地不但他们得着且要去经验,体会一种不同的生命, 除非他们真的去遵行耶和华的话,把自己摆上。
温柔是另外一种生命的体会,温柔不是一种道德的行为,如果耶稣基督如我们所讲的这种温柔,他可能不坚持自己的立场,随时可与当时的人妥协,息事宁人不引起什么争论,他也不需要反驳当时的宗教领䄂错误的观念,如果主是这种温柔,我们的救恩一定没有把握,也一定看不清什么是真理。主的立场非常坚定,个性也非常鲜明,必要时非常的坚决不妥协,这不是不温柔,当他被宗教领袖审问时什么话都不回答,因为没有必要回答,可是当他们问他"你是上帝的儿子吗?"他却回答是,本来主若不回答这句话或许不会受害,因为那些宗教领袖根本找不到证据来控告他,耶稣一讲完,那些人马上就指控主亵渎上帝,把自己与上帝看为同等,如果主面对这群宗教领袖是马马虎虎不计较,不坚持自己的身份,今天恐怕我们也没有把握说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就因主坚持甚至牺牲,他是这种的温柔,不是没有立场的温柔,他有上帝更高的旨意把自己完全付上并以此为中心,而他的不妥协、计较却不是拿来攻击别人,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生命。
今天我们许多时候温柔不起来是我们太为自己,可能是权力、面子、家庭、体面、名气而温柔不起来,因这些东西是我们要去保护去争取的,另一方面我们可能太马虎懒散糊里糊涂过日子,没有得罪人,朋友也很多,还以为自己温柔,但是我们的生命有为着一个更高的目的而献上吗?还是我们不过是一个软弱又一事无成,不懂得轻重,不知道什么是需要付出的人,只不过对生命随随便便满街走的时候都有人和你打招呼的人,这样也不叫做温柔,是像耶稣基督有一种更高的理想和目的,生命完全付出, 所以当他为这更高的理想而温柔的时候,他会去付出和牺牲,他也会忍受得心甘情愿而不是没有目的的只为讨人喜欢的,那不是真温柔。
圣经里有些人物被称为温柔的人,亚伯拉罕是一位,摩西是另一位,民数记十二章上帝说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所有的人,摩西受到自己哥哥姐姐的攻击而不争辨,他由上帝全权处理,当上帝惩罚他的姐姐时,摩西还为她哀求上帝使她得痊愈。另外亚伯拉罕与侄儿罗得离开吾珥往应许地去,住了一段时期,两人的产业都增加,以后两家人的牧人就争吵(创十三章),亚伯拉罕对罗得说不要争吵,凡你举目所见之地都属于你的,为什么亚伯拉罕这么大方呢?当他被上帝呼召时,上帝给他一个更大的应许, 他因为相信这个应许,为这个应许全家离开家乡,眼前虽然比较吃亏,但他相信那更大的应许故可以温柔的让罗得先选地。
弟兄姐妹,温柔不是一种美德,如果我们的生命没有一个更高的价值去奉献,我们温柔不起来,可以为一点东西而争到底,新加坡人是为屋子、地皮、物质而拼命,生命里还有什么比这更高可以献上的呢? 讲礼貌也是为了帮助旅游业,每一样都是为了计较得着功利,在这样的环境生活,我们温柔不起来,温柔是要放下生命,但不是随便放下任由糟塌,而是像主耶稣基督有一个更崇高的目标,是被呼召的,这样的来献上在这价值里为此而温柔,我们就一定能承受地土, 不但我们承受,别人也能因我们而承受地土,但愿主耶稣基督的温柔成为我们的榜样,永远在我们的前面,引导我们走温柔之道。